主页 > imtoken怎么下载 > 谈消费主义:100元耳机怎么配不上你?

谈消费主义:100元耳机怎么配不上你?

imtoken怎么下载 2023-06-10 07:24:21

你好,我是多余的。

今天,我们来谈谈消费主义。

首先考虑一组问题:

问题一:以你现在的收入和年龄,你觉得多少耳机配得上你?

问题二:购买耳机时是否追求低价?喜欢四处逛逛,使用优惠券或考虑二手货。这个过程是否让你觉得你已经“降价”了?

问题三:如果你此时得知身边收入比你低、比你年轻的人耳机比你贵,你会怀疑自己太低,“很谦虚”吗?

类似的物品也可以换成手机、衣服、电脑、运动鞋、口红等消费品。

暂停 3 秒,然后继续你的想法和答案。

我之所以问这些问题,是因为两周前在我的一次交流课上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词:价值感。

什么是价值感?

理清了所有的逻辑,我得出的结论是,这是消费主义用来打压你,让你花钱的新PUA语言。

如果你真的想过上面的三个问题我真的会刷钱,那么你绝对应该阅读这个内容。

因为今天的文章可能有点脑洞大开,但绝对能帮你省不少钱。

一、谈话的真相

班上的第一个人说:

“我觉得人可以用便宜的东西,但一定要觉得值得,就是觉得自己心里配得上那些好东西,不然就算来找你也会被推开。”

第二个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:

“但我看到一些博主说,当你想比价和使用优惠券时,是因为你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不配,否则你会毫不犹豫。”

第三个学生讲了一个故事:

“我最好的朋友最近和她男朋友分手了,因为他没有给她买airpods,她很生气,认为‘他不买我是因为他认为我不应该得到昂贵的东西’。

我看她这么不开心,就想给她买一副耳机,她拒绝了,因为我要送的不是airpods。

然后她自己付了钱,并告诉我——

'使用昂贵的东西感觉很好。你使用便宜的东西是因为你觉得你只适合便宜的东西,而你对自己还不够好。'

对此我也很困惑,真的是我太低了吗?"

而第四名学生则表示不满——

“我会花九块九块钱给我的孩子买衣服,但这并不是因为我认为他只适合便宜货。

九元九元的衣服质量没问题,其他方面我也会给他很多钱的。怎么能定义为我认为他不配得到好东西?

你怎么看呢?

反正我有点困惑。

这些只是当晚谈话的一小部分,特意拿出来,因为这些观点确实很有代表性——在小红书、微博等平台上经常能看到,而且想要反驳的人似乎也不少他们。

单独来看,似乎有些道理;

但放在一起时,它们相互冲突。

让人觉得有点“不对劲”,但具体哪里不对,我也说不上来。

钱存余额宝会亏本金吗_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在线退票,钱会自动退到银行卡吗_我真的会刷钱

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,那你是对的。

这说明你还没有被消费主义彻底洗脑。

因为这种矛盾而诡异的指导,实际上是消费主义本身与它试图掩盖的晦涩真相之间的碰撞。

二、值得=花费更多?——消费主义的眼罩

究竟什么是“感觉良好”?

最简单的解释是——“感觉有权获得某事”。

例如,当你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时,你会觉得这是有道理的,你不需要恐慌或恐慌。这就是“应得”的表现。

它是这样的:我可以打扮出门;我能得到我应得的服务;我值得被喜欢;我应该得到礼貌的对待。

相反的心情是“我不配被喜欢,我不应该打扮,我不应该来这么高档的地方,我不应该问(即使是一个合理的要求)”。

我自己曾经是一个缺乏价值感的人。

我不敢进出高档商店。当我被别人表白时我真的会刷钱,我的第一反应是,“他是不是输了大险?” 即便是现在,当他得到读者的好评和丰厚的奖励时,他还是会下意识的愧疚——“不是吗?我也没有那么好,他花的钱太多了?”

说白了,就是自我意识低下造成的“咨询”。

就像第一个同学说的,当一个人没有价值感的时候,就算塞到手里也不敢拿,所以我们要站出来。这部分很好。

然而,当这个概念与消费相关联时,它就会发生变化。

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下,一个人应该觉得值得,这意味着你值得拥有好东西,这意味着你必须购买昂贵的好东西来证明这一点。

这意味着您必须不假思索地购买,不打折。买的越多越爽,价格越高越能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正如我在之前的演讲中所说:如果你想要折扣,那意味着你认为你不值得;他没有给我买超过一千只耳机,因为他认为我不值得。

你有没有发现:到了这一步,这已经不是一件事或一件事的问题,而是一个人的地位问题,一个价值的问题,以及我是否有自尊,我是否对自己足够好。

这是值得的,我的朋友们!这很值得!

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,东西一旦开始增值,就会永无止境,争吵可以持续到深夜,花钱会导致眼睛充血。

而这正是消费主义想要做的——掩盖消费的本质,让你不觉得自己在花钱,而是觉得自己在证明自己的身份和“爱自己”。

这个逻辑正确吗?

给锤子!

都说消费主义出来骗你钱,你还在想对不对。骗子说的话一个字都不信!

这组词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有三个特别重要的逻辑环节被故意忽略了:

1. 当我们说“适合”的时候,背后的意思其实是“我觉得我已经足够好了”,核心是我对自己的认同。

当然也有对事物的认同,但这不是最重要的。

但这只是颠倒过来,变成了,“因为我认为某些东西已经足够好,所以我足够好,可以拥有它。”

2. 我认为某些东西已经足够好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它物有所值。

打折、比价、找优惠券,并不是说我不配,而是说我不认同它的价格。

我真的会刷钱_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在线退票,钱会自动退到银行卡吗_钱存余额宝会亏本金吗

一副耳机卖1200元,一件T恤卖900元。我同意它的功能和设计,但我不同意价格。

买不起不重要,我有1亿也不应该卖这个价。

3. 我不需要通过消费来证明。

我知道我穿的是内裤,不需要脱下裤子来证明给别人看,也不需要时不时上厕所看看来证明给自己看,还有不需要同时穿3条内衣来强调证明。

自我认同也是如此。

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,不需要通过消费向别人或自己证明,也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强调。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行为上的消费无关。

但是我们现在都太外在了,我们真的需要证明自己内心的东西,所以我们会被文字带走。

归根结底,值不值得是自我认知的问题,是我与事物的关系;值不值是价格感知的问题,是物与钱的关系;是否消费是消费决策的问题,是我和钱的关系。

钱就是钱,物就是物,我就是我。这三个问题原本是相互独立的,完全是私有的。

消费主义所做的就是简化中间的逻辑,将自我认同完全建立在消费者行为之上,为私人消费增加公共价值,然后让你盲目接受所有游戏规则。

这就是消费主义的眼罩。

一开始我就问,以你现在的收入和年龄,你觉得多少耳机配得上你?

但实际上,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。

月入10万,一定要用1万多耳机?能不能用一万多元的耳机来证明自己的高端大气?

这个标杆本身就是一种驯化的认知,一个商人讲的概念,一个消费主义的游戏规则。

- 赋予某物额外的身份价值,让拥有这东西的你觉得自己是xx人,或者因为你是xx人,所以想要拥有这东西。

相似的词就像“像你这样的成功人士,只能在宝马里配得上你的气质”。“任何追求生活的人都会使用戴森。” 而这背后的逻辑也是一样的:你用一切消费过的东西来证明它们的价值。

换句话说,你是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花了多少钱。

I=things=money,一条以消费为终点的逻辑链就这样产生了。

三、买贵=我贵?- Airpods 和社会证明

“不过用贵的东西感觉很好,我觉得应该用贵的东西。”

贵=好,这个理由看似合理,但细究起来,也是站不住脚的。

因为这里的“好”其实并不是说1200耳机在功能和性能上比300耳机好4倍,而是“有这个新潮,价格谁都知道,很多人买不起。”看起来很高端,让我感觉很好。”

说白了,还是与“物”本身相分离,具有情感价值。

电视剧《北京女子图鉴》中有这样一幕:戚薇饰演的女员工带着上级女领导去买内衣。看到女领导花200块钱买了3条廉价内衣,她表示“没看到”。“走”的表情,上前拦住了领头人,说道:

“X姐,我知道一个法国牌子的内衣很好,就是有点贵,一千多块,不过女人,你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,下次我约男朋友去买给你几个。”

500元的内衣真的比100元的内衣舒服5倍吗?不必要。

但带来的“好感”绝对是好几倍。

这种来自消费的好感,本质是追求一种来自外界的自我认同。

我真的会刷钱_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在线退票,钱会自动退到银行卡吗_钱存余额宝会亏本金吗

自我接纳从何而来?两种方式。

一条道路来自内心的自我认识,即我知道自己在哪里,有多好,我对自己感觉很好;

另一种方式来自外部反馈,即当别人告诉我什么是好的,社会认可我时,我也认可自己。

而内心的自我认知实际上越来越难,越来越慢。

因为你需要不断的自我观察,才能发现自己的善良;你需要有经验、有思考、有成功经验,需要通过相遇得到认可;你需要有洞察力,包括会见和阅读,这样才能拓宽自己对“好”标准的认知。

这三个都不容易,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积累。

但相比之下,获得外部反馈要容易得多,因为有一种最简单快捷的方式——花钱。

资本和商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建立了这样一套不成文的社会规则:

因为社会上大部分的精英、有钱、成功人士都在用这些东西,所以如果你买了,就证明你也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品味、追求和掌控生活的人;

因为这些东西的价格大家都知道,所以如果你买了,就证明你是有钱人,买得起。

因为这些东西又好又贵,如果你买了,就说明你是一个对自己足够好的人。

这三个“因为,所以”的暗示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件事,所以只要花钱,在规则范围内得到社会认可,就能自我感觉良好。

所以,即使同样的耳机只要50元,同样的质量,同样的功能,上面的“女朋友”也不会想要,因为它不会让她心情好。

四、消费主义的PUA比渣渣还渣

现在,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整个逻辑。

首先,人们需要建立自我认同。这种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自己,其次来自于外部反馈。

而拥有自我认同的众多表现之一,就是你有一种“应得的感觉”,面对别人给予的好东西、昂贵的东西,你不会抗拒或逃避。

但这与你是否想买东西或花多少钱无关,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同意它的价格。

因为你的自我认同是你自己的事,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。

物就是物,钱就是钱,我就是我。

但这违背了对资金的需求——他们希望你愿意花钱,花更多钱,并鼓励其他人一起花钱。

所以,他们把消费和自我价值捆绑在一起,让你觉得需要花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花的越多,越精神振奋,越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,越优秀。

而且他们还通过广告和营销建立了一套无形的社会规则:因为这些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人人皆知的,那些成功的精英人士都在使用它们,所以你只需要花钱购买。,这意味着你可以在这组规则中得到认可。

这样就形成了人与物的绑定,使消费不再是单纯的消费,而是价值的体现,从而无限拓展了消费的边界。

在话语层面,就是所谓“比价就是你不配”、“女人应该对自己更好”、“你值得更好(更贵)的东西”、“你用的便宜就是你觉得不好的“自己用便宜的东西”等等。

这个逻辑听起来很熟悉吗?

没错,就是渣男PUA的套路。

压制你,定义你,暗中设定相处规则,让你花钱。

在感情中会被PUA操纵的人,是因为缺乏强烈的自爱和自信,在消费中痴迷于用“物”来获取身份。根本原因在于自我认同的单一渠道。

比如,对于一个女大学生来说,获得自我认同的渠道其实是很窄的。

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在线退票,钱会自动退到银行卡吗_钱存余额宝会亏本金吗_我真的会刷钱

成绩、外貌、学校、物质,还有闺蜜的夸奖,对男人的追求,还有网上的一些群赞评论,比如女人应该是balabla,这样的女孩是最多balabla的,这样的女孩是酷某种类型的。

而“消费”无疑是最简单方便的,也是最容易被多渠道认可的。

你读了十本书,在生活和网络上都很难被认可;如果成绩好,只能在小范围内得到认可。

但是你买了一台苹果电脑,你会在很多地方表明自己的身份。

当你看到别人在用便宜的电脑,当你看到人们称赞苹果产品,当你看到你最喜欢的博主、厉害的老板、设计师也在使用这台电脑时,你会非常认同自己。

——当然,这些也是企业创造的标准和身份,但情感是真实的。

另一个例子是一个更直观、更激进的环境:直播间。

在直播间,只要你花钱,你就是大哥。如果你把火箭刷出去,你会得到别人的“老大哥”。至于钱是怎么来的,不管你是丑是穷还是傻,你只要花钱,马上就能得到这个小社会的认可,从而达到自我认同。

因此,现实生活中越是缺乏认可的人,对女主播的奖励就越丰厚。

但如果你是一个自我认同渠道丰富的人,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消费主义的控制。

比如有自己的事业,有很强的专长,有奉献精神,热爱事物,有独立赚钱的能力,善于沟通和表达,有很多勇敢的经历,高情商,身体健康,热心公益,很多朋友,家人关系OK,等等等等。

这些筹码越多,你就越有自我认同感,然后面对来自消费主义话语的攻击,比如你怎么穿这么便宜的衣服,你怎么用优惠券,你有多可怜等等。自我怀疑,你会觉得很有趣。

因为此时你的自我评价体系根本不是基于消费,而是基于创造。

电视剧中,女主不领情,对这组话表现出不理解和不屑。

因为她有事业有成,有专业能力,有自己稳定的消费观、价值观,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评价,有幸福的家庭。

她不需要 1,000 美元的胸罩就能让自己感觉良好。

而那些沉迷于物质和消费的女职员,在一切消失之后,倒在了地上。

需要外部对象来证明自我认可本身就是不认可的表现。

五、终于

最后,我为什么要写这么难读的文章?或者,你为什么要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?

因为现在太多人把自我价值寄托在消费上。尤其是社会经验很少的年轻人,更容易被这些话所操纵。

而一旦落入这个逻辑,真的很难挣脱,而且只会越来越深。它不仅会成为消费的奴隶,还会成为资本的帮凶,成为促进他人消费的一部分。

《泰坦尼克号》中有一个场景,小李子受邀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,在今天尤为珍贵。

影片中,身无分文的小李子被一个恶毒的暴发户叫去参加晚宴。对方想嘲讽他,没想到他大方、自信、从容,没有一丝尴尬。

这顿饭有多贵,他身上的衣服是便宜还是贵,他面对的是谁,口袋里有多少钱,根本不会影响他的自我评价。他充分认识并尊重自己。

他不贬低自己,也不自吹自擂。

这是我最喜欢的场景。

因为此时此刻,在他面前,整个消费社会默认的“以物衡量人”的玩法已经失败了。

就算他穷得一塌糊涂,那又如何?

他没有被衡量,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数字。物是用来为人服务的,而不是用来给人开药方的。

毕竟,什么是“值得”?

当你不再试图取悦任何事情时,你应得的。